返回列表 發帖

[轉貼] 踏出鋼線 邊青走入職場

[轉貼] 踏出鋼線 邊青走入職場



在一個馬戲團內,觀眾都定睛看着拿著長竿的特技人。他踏着鋼綫,一步一步的,慢慢地走著。忽然,腳下鋼線一震,整個人搖搖欲墜。場內觀眾不由得發出一聲驚呼,有人甚至緊張得倒吸一口氣⋯⋯最後,特技人重新掌握節奏,利落地完成整個表演,所有觀眾紛紛站起身,鼓掌之聲此起彼落⋯⋯

這個走鋼綫的人,獲得了所有人的關注和嘉許,但你有沒有想到,在我們的社會,同樣隱藏着很多正在走鋼綫的人?不同的是,他們沒有「特技人」的封號,卻背上了「邊緣青年」四字所帶來的包袱。

踩鋼線的青年
提起邊緣青年,大多數人都嗤之以鼻,甚至認為他們是被社會放棄的一群。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Gary)指出,「邊青」是社會對部分行為不合乎社會標準的青少年的一個定義,詞性中無疑帶着貶抑的意味。這些青少年都非大奸大惡,只不過有如一個走着鋼綫的人,游走於犯事邊緣,隨時掉進法網。

他指社會學一般對不符合主流社會規範的行為有“Deviance”(越軌行為)和“Delinquency”(違法行為)兩個定義。「Deviance指的不一定是犯法行為,例如十三歲青少年頻頻吸煙、服用精神科藥物,又或是過早有性行為、經常說粗言穢語、逃學等;而Delinquency則指一些觸及犯法層面,例如打架、偷竊以及搶劫等行為。由於部分遊走於邊緣的犯法者不曾被逮捕,所以社工界以及社會人士把有這兩種行為的青少年,定義為『邊緣青年』。」

從「飛仔」到「邊青」
隨着時代轉變,社會對「邊青」的定義也有改變,Gary指「邊青」只是用來形容部分青少年的行為、做事態度和表徵。他笑言:「以前只要把頭髮染金了就是邊青,隨着潮流改變,現在很多『師奶』都把頭髮染色,難道你會叫她們做『邊奶』嗎?所以問題的癥結在於,當社會上出現一些不被普遍人接受的標準,而有青少年做了的時候,Deviance就會出現,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邊緣』。若社會普遍接受一個十歲男孩吸煙,那麼他就稱不上『邊青』了。」

由此可見,社會文化對邊青的「出現」,其實起了很大的影響。Gary補充:「以前這類青年被人叫『飛仔』,現在就叫『邊青』。以前食迷幻藥、玩Rock、打Band,留長頭髮的就是飛仔;到七八十年代,去Disco跳舞的就是飛仔;再後來,有紋身的就是飛仔或邊青。現今社會,對流行文化抱持更開放的態度,自然又有另一個新標準。」但無論是以前的飛仔,抑或是現在的邊青,這群青少年始終被烙下一個負面的標記。當「邊青」的定義如此廣闊,又隨著社會發展而改變,加上社會人士愛將邊青和一般青少年作比較,會否導致社會對青少年的看法走向兩極化?

最近,英國一項調查指出,超過三分之二的青少年(十四至十七歲)認為,媒體對他們的負面描述如「喝酒狂歡」、「小混混」和「犯罪」等,會影響他們的就業機會。不過,隨後又有調查反駁,青少年失業率高是因為他們缺乏工作技能,而非僱主不給予機會。其實,港英兩地文化、背景不同,造成失業率偏高的原因也有別,故難一概而論,但亦不能忽略大眾對青少年(尤其是邊青)的成見,或會影響他們的自我價值觀和就業發展。

其實,本港的青少年失業率一向比其他年齡組別為高,因此政府及志願機構,一直投放不少資源幫助青少年就業及舉辦相關培訓。有十多年處理邊青和青少年就業問題經驗的Gary,發現邊青和一般低學歷青年,在就業上都有相似的問題,但邊青在不同時段會有不同需要,重點在於他們當下處於怎樣的狀況,或抱着怎樣的心態。「舉例來說,展翅青見超新星之一的桔仔,就屬於已經醒覺的一群。當她意識到自己有就業需要,就透過社工參加展翅青見計畫,從中確定自己的興趣並加以發展。這正是因為她認清自己未來方向而作出的選擇。不過,現時很多邊青仍然生活在邊緣化的環境?,對自己的未來茫無所知,不作籌劃,甚至陶醉於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單純地跟隨自己的意願而行。」

踏上「職場舞台」
Gary說,一般邊青都是因為在家庭及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而無心向學,以致學業成績偏差,大大影響了他們的就業能力。「這班年輕人很需要有人從旁協助,不過很多僱主都因為他們學業成績不好,投下不信任票,拒絕給予工作機會。另一個問題是,這班年輕人愛追求個人風格,染髮不在話下,有的更會穿耳環、鼻環,甚至是舌環,無疑讓僱主對其第一印象大打折扣。此外,僱主在面試時,少不了會提出一些刁鑽問題,有些邊青性格衝動,往往沉不住氣說了些不禮貌的話,白白扼殺了入職機會。」

Gary表示,有時社工會做中間人,為邊青介紹工作,除可讓僱主做足心理準備,易於察覺邊青剛入職時的需要,也能讓社工透過與僱主的互動,更加掌握邊青在就業過程遇到的問題,並從旁提供相應的協助和輔導。即使邊青在任職初期有何不良反應或行為,也方便社工跟進,有需要時更可與僱主加以協調。不過,也有部分邊青婉拒社工的轉介,寧願自己闖一闖。這當然很值得鼓勵,但卻需要有更強的自理能力和人際關係技巧。不然,很有可能會因為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而選擇放棄。

香港的勞動市場,其實機會處處,入職要求不高的飲食業、零售業更是長期人手短缺,邊青想佔一席位,並非難事。不過,Gary指最低工資實施後,僱主轉而聘請具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即使是髮型屋聘請「洗頭仔」都有一定要求,而邊青入職後,也可能會發現工作並沒想像中那麼容易,除了洗頭洗到雙手爆拆、肌肉疼痛,有時甚至要受客人氣。因此,最重要是起步階段不畏辛苦、願意由低做起;即使找到了工作,無論是邊青,抑或是社工都不能就此鬆懈。畢竟邊青過往的生活大多隨性即興,甚至日夜顛倒,忽然要他們每天規律性地上班下班,誠非易事。「為了令他們準時上班,社工有時會給他們Morning call,甚至親自接他們上班。」

埋在泥土?的種子
然而,這樣的協助到底能起多大作用?香港青年協會去年6月曾進行「高不成、低不就?青年就業困難與出路」研究,報告指出有被訪僱主及就業專家認為有些青少年不重視責任感和團隊精神,部分僱主更說「寧願聘用工作態度良好但未有足夠工作知識的求職者,也不願聘用品格有問題的人士。」可見,良好的工作態度才是使人在職場上站得穩的不二法門。

這樣的話,社工又可以怎樣幫助邊青建立正確的工作態度?Gary坦承,「其實社工做不了甚麼,只能幫助他們想清楚自己想做甚麼,又可以做甚麼。至於能做多久,很視乎他們的就業動機。舉例說,如果有人只想打發時間,而不是有經濟負擔,當不順心時,就很易輕言放棄。」

「其實我認為社工是一個播種的工作,雖然未必會即時見效,但種子會在心中發大,終有一日會有收成。」Gary認為社工並非救世者,沒法扭轉人的命運,不過卻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特別是當有邊青對他說:「阿sir,我還記得你曾經對我說過的某一句話,從那時到現在都仍然讓我印象深刻。」儘管,連Gary也記不起是哪一句話。

最近有一套叫《智取威士忌》的電影上映,內容講述一個被判社會服務令的小流氓Robbie參觀威士忌酒廠時,發現自己在品酒方面有點天分,剛巧他快為人父,於是計畫和一班邊青展開連串「重生計畫」,希望用品酒這項技能脫貧⋯⋯故事當然不是就此結束,但卻是後話。值得一提的,倒是電影男主角因為這部戲,由邊青成為演員,甚至成為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蘇格蘭)最佳男主角。所以說,要幫助邊青就業,說難不難,說易亦不易,畢竟最終能決定他們前路的,就只有他們本人。我們可以做的,不過是接納、包容,或給予機會,扭轉社會對他們的偏見,就如青協曾動員邊青去幫助獨居老人搬屋,扭轉其好食懶做的形象。須知道單靠邊青的個人力量,是沒法與社會現實抗衡的,惟有幫助他們除掉「邊緣化」的標籤,接受他們為一群「正常」的青少年,才可真正讓他們融入社會。

如果說,一個走鋼綫的特技人之所以成功,背後依靠的除了他個人的才能和努力,還有是讓他易於平衡的長竿和不怕失敗後跌個粉身碎骨的安全網。那麼,你們又是否願意成為這群邊青的長竿和安全網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