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轉貼] 台星韓嫌大學生多 港有啟示

[轉貼] 台星韓嫌大學生多 港有啟示


大學生的光環難保證照出光明前路,盲目提升大學學額,不顧市場需要,未必是好事。  (資料圖片)

【經濟日報專訊】社會需要精英人才,但大量「生產」大學生是否好事?星洲政府最近被指擔憂大學生供過於求,之前南韓及台灣已相繼減少大學學額。周街大學生未必等如競爭力,本港又可有啟示?
一張大學沙紙,有多重要?是否還是前途好、薪金高的必然保證?大家已知今時不同往日,但無可否認,大專學位增加,升讀大學的機會多了,年輕人自然高興,但當人人都是大學生,又真的皆大歡喜嗎?
社會精英人才愈多愈好就愈有競爭力吧?但一向追逐競爭力的星洲政府,卻也被指開始嫌大學生多。

憂供過於求 星「去精英化」

新加坡上月國慶,總理李顯龍公開指,不應只追求學歷,非自我提升唯一途徑,亦非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他之後與年輕人對談,指一心一意知道上大學,長遠未必是最好決定,不應盲目追求一紙文憑。
當地評論員指,近年星洲政府「去精英化」,官員不再輕易把「精英」、「人才」等字眼掛嘴邊。有媒體亦指星政府恐怕供過於求,勞動市場無法吸納太多大學畢業生,若社會如歐美般有大量失業大學生,反而會造成社會動盪。
其實,新加坡失業率只得2%,全民就業,大學生搵工不難,是否想多了?但只要看看南韓、台灣的情況,便知大學生數目若一味膨脹,可能恨錯難返。
南韓25至34歲青年的大學畢業率在經合組織34國中最高,達64%,但就業率卻最低,滿街大學生卻未見吃香,反成為社會問題。總統朴槿惠今年公開表示需要改變,不能一味講學歷,又引瑞士為例,指當地29%的大學升學率,競爭力卻領先全球。

大學生不吃香 韓台削學額

南韓政府今年初已宣布2023年前會削減16萬個大專院校的新生學額,又對減少學額的院校予以更多資助,結果不少大學配合削減7%至10%的學額。
至於台灣,8成以上大學入學率,羨慕吧?但人人大學生年代,卻落得月薪2.2萬台幣(約5,700港元)的「22K世代」。手持一張沙紙,不願降grade做藍領,惟高薪工作也不是每個大學生可爭得來,加上少子化危機,政府已鼓勵大學主動減收學生,今年學額減少約1.65萬個,其中不乏頂尖大學。
亞洲四小龍中,星韓台不約而同要「落閘」,對本港可有啟示?過往着重學術的精英化,大學夢對個人及社會發展也是求之不得,但看看三小龍的情況,原來「精英」太多也是問題。
年輕人寄予大學畢業後高薪厚職,但勞動市場無法吸納,還要揹負一身學債,藍領技術工作有需求卻反而無人做,學歷膨脹問題,各地既已開始修正,本港也要及早籌謀?
本港大學入學率比台、韓低,但近年各大專院校大辦教育產業,學額大增,年輕人對沙紙更執着,怕給比下去,甚至不顧資質及成績,只求做大學生。

藍領無人做 港宜早籌謀

全民就業,固然問題不大,有學歷但年輕人不難找到工作,薪金也未至於如台灣的22K,但一旦經濟轉差,勞動市場收縮,競爭力較低的大專學歷如副學士或私立大學等學生,則難免首當其衝,將是怎麼的光景?看看近年歐美失業大學生的苦況便知。
行行出狀元,這句話老生常談,大學生的光環並不保證照出光明前路。李顯龍一而再呼籲社會改變觀念。事實上,新加坡將增加兩間大學,但均側重於應用型學科,採取與產業緊密合作模式,兼顧市場上的實用性。台灣政府去年開始至2017年,亦將以逾200億台幣(約51億港元)改造技術及職業教育。
不少聲音要求本港繼續增加大學學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2012年曾指望提升大學入學率。升讀大學是年輕人追求的夢想,這是否保證是美夢?看看台韓或歐美經驗,本港有甚麼啟發呢?

返回列表